Gartner:2015年半數有意購買智慧腕帶的消費者,將改買智慧手錶

分類: 穿戴 新品報導   11/19/2014   Gartner


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表示,2015年健身用穿戴式電子裝置出貨量預計將達6,810萬件,低於2014年的7千萬件。銷售數字暫時下滑係因智慧腕帶等穿戴式健身用監測器與智慧手表功能重複。不過,因為相關產品設計與款式眾多且採用成本較低的顯示器問世,2016年智慧腕帶等健身用監測器的市場規模將會回升。

Gartner研究總監Angela McIntyre表示:「健身用穿戴式裝置用以追蹤健康狀況,與健身健體活動有緊密關聯。未來,消費者可將大多數穿戴式裝置的資料整合至單一帳戶,利用認知運算(cognizant computing)技術進行分析,以提供使用者各種有用資訊。高通(Qualcomm)、蘋果(Apple)的HealthKit、Google的Google Fit、三星(Samsung)的S.A.M.I.、微軟(Microsoft)、耐吉(Nike)和英特爾(Intel)等企業都投入經費,推動穿戴式健身健體監測技術創新,為數量日趨龐大的健康及健身相關資料打造基礎架構。」

健身用穿戴式裝置主要分成五種型態,包括智慧腕帶、運動手錶、其它健身監測器、胸部扣帶式心率監測器及智慧服飾。

運動手錶和胸部扣帶已經是相當成熟的商品,相較之下,智慧腕帶自2011年Jawbone Up推出後才開始普及。不過,Gartner認為,逐漸脫離測試階段的智慧服飾(smart garment)未來極具成長潛力,目前市面上已有針對專業運動員與教練所推出的智慧襯衣(smart shirt)。2014年智慧服飾出貨量預估為10萬件,到2016年可望增至2,600萬件(參見表一)。

然而,當前最受歡迎的裝置型態仍然是智慧腕帶等健身監測器。

McIntyre接著指出:「零售價格在149美元以上的智慧手錶通常具備活動追蹤功能,而且跟智慧腕帶產品一樣配備了加速儀與陀螺儀。智慧手錶與智慧腕帶的差別在於,智慧手錶必須能夠顯示時間,還要具備通訊導向的使用者介面。然而,有些智慧腕帶也具備顯示及寄送文字訊息的功能。智慧腕帶與智慧手錶功能重疊的趨勢可能會延續下去。」

Gartner進一步預測,2018到2020年期間, 25%的智慧腕帶等健身用監測器產品將透過零售通路以外的管道銷售。這段期間,會有愈來愈多智慧腕帶等健身用監測器透過健身房、健體用品供應商、保險供應商、減重診所或僱主供應,有時還有價格補貼甚至完全免費。

這些業者將逐漸成為裝置製造商經銷網路的一環。這類新型通路的崛起,也是因為管制門禁的員工證件或身分辨識手環開始整合健身用監測器。B2C企業則以回饋方案或遊戲連結穿戴式裝置的使用,藉以維繫顧客對品牌的忠誠度。